现在位置:永安论坛 >> 都市焦点 >> 我爱永安 >> 主题讨论
  返回列表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中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高瞻远嘱的战略决策

楼主:安安  发起:2025/3/28 15:49:00  更新:2025/3/28 15:49:00  人气:2196  帖数:1
主楼

安安
注  册:2005-6-20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其他
发帖数:248/6221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5/3/28 15:49:45 - 只看TA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中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高瞻远嘱的战略决策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中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
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革命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关系的提前谋划,预判局势并制定了相关的战略决策,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从福建永安出发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中共中央赋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与组织者的特殊历史地位。因此,永安是中国共产党将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推行转化的战略起始之地。先遣队从福建永安出发北上抗日,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领导并进行的唯一一次反对外来民族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它体现了我党“以最大的决心”为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人民利益而做出不懈奋斗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是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报告《论新阶段》的第七部分,文章探讨了共产党员应如何认识、加强和团结自己,以领导抗战取得胜利,强调了党在民族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性贡献》一文亦指出:抗日战争是关系中华民族复兴命运的民族解放战争和民族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解决了这场民族革命战争的对象、主体、道路和前途等四个关键的基本问题,为抗战胜利作出历史性贡献,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性质,它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民族危机时刻,全体中华儿女为抵抗外来民族侵略、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我们从理论基础上称之为“唯一性”,这是可以成立的。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其它以解决国内阶级矛盾、实现社会变革为主要目标的革命战争有着本质区别。这种独特的民族革命的性质,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唯一的属性,因此从理论基础上强调其唯一性是合理且符合历史事实。国内革命战争主要是国内不同阶级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比如,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土地革命而进行的战争;解放战争,亦是为了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而进行的战争,这些战争的矛盾焦点都集中在国内的阶级对立和政治权力争夺上。而抗日战争则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抵抗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战争,其性质是民族革命战争,是全民族抵御外侮的战争,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与国内革命战争的性质有着本质区别。通过这样的区分,两种战争的性质就可以泾渭分明。

中国共产党通过前期对抗日战争局势的高瞻远瞩的预判,始终将国内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走向纳入自己的视野。这是中共成熟地从国内全面抗战的战场,走向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并成为重要力量,完成了从国内走向国际战略的提升。在一些重要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历史事件中,我党所表现出的影响是巨大的,引起了同盟国的高度关注,无不举世瞩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注入了信心。百团大战更是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破坏了日军的交通线和据点,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抗战中的强大战斗力和顽强意志。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等独特的作战方式,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以弱胜强的宝贵经验。新四军救助美机轰炸日本飞行员等行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积极与同盟国合作的态度,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了解和支持,提升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形象和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深化党史的有关民族革命、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战历史研究过程中,对于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这一历史作用和贡献,具有填补历史空白,完善对中国抗日战争进程的认识,明晰党在不同阶段的战略决策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充分展现在各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总是以民族大义为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准确把握形势,科学预判战争走向的能力,它体现党的先进性、前瞻性及自觉性,为中华民族谋解放的坚定决心,增强对党的历史使命和担当的认识。这种揭示抗战局势发展的研究能力,表现了党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预判能力和充分准备,使之能够更好地运筹帷幄,及时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彰显党在抗战历程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这种对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转化关系的提前预判能力,是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即对它的发展具有清醒的认识。这种从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的研究工作,突破了传统的历史认知局限,通过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从局部向全面转化过程中的先知先觉和积极作为,纠正了以往可能存在的片面认识,使人们对党史和抗战史的理解更加全面、准确。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预见性,使之在抗战各个阶段的高瞻远瞩和正确决策,有力地彰显了党的卓越的领导组织能力,这体现在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和民族需求,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3年5月31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该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和热河省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冀东大片领土的主权,为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敞开了大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是国民党政府顽固地坚持执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对日一再妥协退让,犹豫不决、处处背动应对的产物。这一协定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义愤,也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政府的软弱和卖国本质。抗日战争将从局部向全面抗战的必然发展,在国民党的眼中毫无准备,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一再提出错误的主张及投降政策,它严重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而中共对全面抗战早已预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保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这种对战争态势发展高瞻远瞩的预判,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战略性思维上均表现了它的一贯性,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狼子野心,我党在第一时间通过系列文件和宣言,剖析日本的侵略本质与野心警醒国人。

1932年4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的名义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宣言指出:自“九一八”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强占中国东三省和淞沪各地,而国民党政府与军阀则宁肯将东三省、上海及整个中国送给日本帝国主义,也要消灭苏维埃政权和工农红军。为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中国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 1934年7月15日,中华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也在福建永安发布《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揭开了北上抗日与长征的序幕。该宣言呼吁:“全中国的民众们!我们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造队,愿意同全中国的民众与一切武装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开展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宣言全称为《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宣言呼吁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展现出对局势的认知,为日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理论雏形。这种在实践层面主动的预入作为,使我党在局部抗战的阶段,不仅在战略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也在舆论的高点上积极宣传抗日,组织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抗日斗争,如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与日军进行周旋,牵制大量日军,在局部抗战阶段就大力彰显了坚决抗日的立场。所有这些均表达共产党的抗日主張,在北上抗日、长征等实际的行动中,以及通过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等,为全民族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共中央对民族革命的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转变的战略考量,多层面的科学规划,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撰写的《论持久战》,既是在全面抗战初期及时出现,科学地准确无误地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发展态势,预测全面抗战的发展阶段,为全面抗战提供了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避免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误导,稳定了人心,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阶段的绝佳表现,表明了我党胸有成竹、从容应对的全局战略态势,还原这一历史转变细节的真相。这不仅丰富了党史研究在关键时刻的深厚内涵,纠正过往的认知偏差。国民党在“七•七”事变之后,全国从局部抗战进入全面抗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惊慌失措和接连失败,就深刻的表明毫无信心盲目地寄希望于国际社会和日本的投降主义政策均一再惨遭重创。这种国共两党之间,对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的战略性对比,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其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先进性与主动性。
目前在不少党史研究的论述中,对全面抗战的起始聚焦,多将视角聚于卢沟桥事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国共产党在此之前的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以丰富文献资料为基础,表现与对比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这一重大问题上的有关政策的相悖之研究。对国民党在抗战前期错误政策进行剖析,以及与中国共产党正确主张的对比研究,丰富了党史研究的内涵。这种对比更清晰地展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及不同政治力量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不同表现和影响。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来看,抗日战争是党领导的具有鲜明民族革命战争特征的伟大战争,且具有唯一性,这种表述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对历史的客观准确反映。

这一研究为当今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让人们认识到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始终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同时,也提供历史经验的教训,为当今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和各种挑战提供历史借鉴,启示人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决策。它符合弘扬民族精神,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激发民族精神、团结带领人民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强调对这一历史事实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福建永安出发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作为中共中央赋予的民族革命的领导者与组织者的历史地位,先遣队北上抗日的行动,标志着北上抗日的正式开始,也是我党将民族革命战争从局部抗战向全国抗战强有力的推动。这种推动最终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去”而取得完胜,完成了党所领导的民族革命获得全面的胜利。

  返回列表

管理团队|广告发布|网站合作|申请链接|联系我们|网站地图|首页定制|网站风格|收藏论坛
(2003-2025)  © 福建·永安论坛 -- 热情智慧 文明自律  〔闽ICP备05006123号〕
论坛上的所有文章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永安之窗立场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意见、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