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管姓平昌堂子孙每年八月初一聚集垇头长美石丰祭祖
2014年8月25日,农历八月初一,永安管姓聚永安石峰、垇头、长美等永安管姓祖居地,共同祭扫祖先墓、祭祀管姓宗祠祖先。
来自漳平香寮、沙县富口、永安下早、坚村瓦窑头、罗坊半村的管姓子孙和居住在石峰(现称石丰)、垇头、长美的管姓子孙根据分工先后祭扫了垇头长美垅等地的多个祖先墓,并先后在永安管姓开基始祖管俞在石峰村寨栋下的开基地祖厝、垇头村的永安管姓宗祠、长美自然村的管姓宗祠平昌堂等。最后,来自各地的管姓宗亲多数聚集在长美管姓宗祠用餐,部分在石峰村管其祥家用餐。
来自漳平香寮的管姓宗亲管日生等不仅在永安管姓开基始祖管俞在石峰村寨栋下的开基地祖厝焚香作揖,合影,还参观了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纪念馆。
在长美自然村,笔者提到2013年10月22日,梅州管姓4人一行驱车来到永安管姓祖地——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和垇头村考察,先后走访了永安管姓开基始祖管俞在石峰村的开基祖地寨栋下老厝和位于垇头村的永安管姓宗祠平昌堂,并在管树本家的石峰村分支管姓族谱上查询了清代迁往梅州市的有关情况,遗憾的是未获得相关记载,在场的长美村76号村民管万生说,他的家里就有族谱,经查证,该族谱上确实有有关清代孙管以义迁泉州府安溪县,其孙管斯钟迁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厢城大旺口的历史记载。
长美自然村村民管联兴还提供了长美自然村管姓子孙的辈分排序“益以周文,上大人孔,金玉联辉,光宗耀祖,斯书齐美, 报国成家”。
在场的漳平香寮管姓后裔管日生说:“我们香寮管姓也是从长美这边出去的,我们的辈份也是‘金玉联辉,光宗耀祖’”。
据了解,梅州市共有管姓人口8000余人,广东省大埔县有管姓人口3000余人,从永安管姓平昌堂长美分支提供的族谱来看,至少其中应该有部分是来自永安市小陶镇垇头村长美自然村。欢迎在梅州市的管姓宗亲到永安市垇头、长美、石峰寻根访祖。( 管其乾 文图)
(桌面)在海拔880米的高际岩神农庙前鸟瞰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村(需要大容量原图,请到作者的QQ空间“相册”下载原图)下载。
1、永安管姓子孙在永安管姓开基始祖开基地石峰村寨栋下祖厝除草(管其乾 摄影) 005
2、永安管姓子孙在永安管姓开基始祖开基地石峰村寨栋下祖厝祭祖(管其乾 摄影)
3、2014年八月初一,漳平香寮管姓子孙来到永安管姓开基始祖开基地石峰村寨栋下管姓祖厝祭祀祖先(管其乾 摄影)
5、漳平香寮管姓子孙和石峰半村管姓子孙在永安管姓开基始祖开基地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祭祀祖先后合影(管其乾 摄影)
6、急需维修的永安管姓开基始祖开基地石峰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管其乾 摄影)
7、漳平香寮管姓子孙和半村石峰管姓子孙在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纪念馆门前合影留念(管其乾 摄影)
8、永安管姓子孙、垇头村村委主任管本维在垇头永安管姓宗祠门前迎接来自漳平香寮的管姓子孙(管其乾 摄影)
9、位于永安市小陶镇垇头村的永安管姓宗祠平昌堂(管其乾 摄影)
10、永安(含漳平、沙溪)管姓子孙均于八月初一来到永安市小陶镇垇头村永安管姓宗祠访祖寻根祭祀祖先(管其乾 摄影)
11、永安管姓子孙在垇头永安管姓宗祠平昌堂焚香点烛祭祀祖先(管其乾 摄影)
12、永安管姓子孙在垇头永安管姓宗祠平昌堂焚香点烛叩拜祖先(管其乾 摄影)
13、漳平香寮管姓子孙来到永安管姓祖地永安市小陶镇垇头村祭祖后在永安管姓管氏宗祠门前与当地管姓子孙合影留念(管其乾 摄影)
14、永安市小陶镇垇头村村委主任管本维(右)与来自漳平香寮的永安管姓子孙管日生握手拉家常(管其乾 摄影)
15、永安管姓祖地垇头村村牌(管其乾 摄影)
16、永安管姓分支长美管姓祖厝平昌堂(管其乾 摄影)
17、长美管姓子孙在祭拜祖先(管其乾 摄影)
18、永安管姓分支垇头村长美自然村管姓祖厝大门(管其乾 摄影)
19、来自漳平香寮的永安管姓宗亲与永安管姓石峰村管姓宗亲在石峰村管其祥家合影留念(管其乾 摄影)
20、永安管姓长美分支族谱记载清代孙管以义迁泉州府安溪县,其孙管斯钟迁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厢城大旺口的历史(管其乾 摄影) 拷贝
21、永安管姓长美分支族谱记载清代孙管以义迁泉州府安溪县,其孙管斯钟迁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厢城大旺口的历史(管其乾 摄影) 拷贝
22、永安管姓长美分支族谱记载清代孙管以义迁泉州府安溪县,其孙管斯钟迁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厢城大旺口的历史(管其乾 摄影) 拷贝
23、永安管姓长美分支族谱记载清代孙管以义迁泉州府安溪县,其孙管斯钟迁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厢城大旺口的历史(管其乾 摄影) 拷贝
24、永安管姓长美分支族谱记载清代孙管以义迁泉州府安溪县,其孙管斯钟迁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厢城大旺口的历史(管其乾 摄影)
25、永安管姓长美分支族谱记载清代孙管以义迁泉州府安溪县,其孙管斯钟迁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厢城大旺口的历史(管其乾 摄影)
26、永安管姓长美分支管姓后裔编写的永安管姓分支图谱(管其乾 摄影)
27、永安管姓长美分支族谱持有人管万生(管其乾 摄影)
2008年秋鸟瞰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
永安管姓祖地:垇头村
2009年(己丑年)冬修辑一新的福建永安市小陶镇垇头村管氏宗祠平昌堂外景
永安管姓垇头祖厝:平昌堂牌匾(管其乾 摄影)
垇头管姓宗祠(管其乾 摄影)
永安管姓祖地垇头村
石峰村是美丽的山间盆地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先生为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题字(管其乾 摄影)
石峰村盆地是一个天然的红军纪念园(管其乾 摄影)
永安管姓在石峰村的祖厝
文革期间,现已故的福建省京剧团副团长田子文曾在石峰村永安管姓祖厝居住(百度搜索“福建京剧院”找到这个网业并截图)
永安管姓在石峰村的祖厝现已十分破旧,“文革”期间,下放到石峰村的福建省京剧团副团长田子文就住在这间(管其乾 摄影)
走进这座永安管姓开基始祖管俞(yu4)最早的居住地管姓祖厝,我们看到里面的大梁、天花板、三合土地板基本完好,但一些格子板、屋檐板和部分柱子已经腐烂,一些挡板已经掉落,虽然无需大修,但据在这里祭祀祖先的石峰村管姓后裔管树本粗略估算,仅补缺补漏和局部维修,也需要5、6万元。
走进这座永安管姓开基始祖管俞(yu4)最早的居住地管姓祖厝,我们看到里面的大梁、天花板、三合土地板基本完好,但一些格子板、屋檐板和部分柱子已经腐烂,一些挡板已经掉落,虽然无需大修,但据在这里祭祀祖先的石峰村管姓后裔管树本粗略估算,仅补缺补漏和局部维修,也需要5、6万元。
走进这座永安管姓开基始祖管俞(yu4)最早的居住地管姓祖厝,我们看到里面的大梁、天花板、三合土地板基本完好,但一些格子板、屋檐板和部分柱子已经腐烂,一些挡板已经掉落,虽然无需大修,但据在这里祭祀祖先的石峰村管姓后裔管树本粗略估算,仅补缺补漏和局部维修,也需要5、6万元。
走进这座永安管姓开基始祖管俞(yu4)最早的居住地管姓祖厝,我们看到里面的大梁、天花板、三合土地板基本完好,但一些格子板、屋檐板和部分柱子已经腐烂,一些挡板已经掉落,虽然无需大修,但据在这里祭祀祖先的石峰村管姓后裔管树本粗略估算,仅补缺补漏和局部维修,也需要5、6万元。
永安管姓开基始祖管俞(yu4)在石峰村最早的居住地——寨栋下管姓祖北侧厢房的墙体已经歪斜,其中北侧的小门边上原先已经裂开一个可容一人进出的大洞,好几处屋顶的瓦片已经掉落。2011年冬,石峰村管姓后裔义务投工投劳,补上了这面墙,才避免了这座祖厝面临倒塌的危险。
永安管姓族谱上关于二十七郎管俞随征入闽和在石峰村居住后再到垇头村的记载(管其乾 翻拍)
由永安市志办编写的《永安姓氏志》也记载,北宋年间的1094年至1098年,二十七郎管俞(yu4)自江西随征入闽,始居于汀州馆前里,后迁至现在的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再迁至现在的小陶镇垇头村,为永安管姓开基始祖,郡望平昌。
由永安市志办编写的《永安姓氏志》也记载,北宋年间的1094年至1098年,二十七郎管俞(yu4)自江西随征入闽,始居于汀州馆前里,后迁至现在的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再迁至现在的小陶镇垇头村,为永安管姓开基始祖,郡望平昌。
由永安市志办编写的《永安姓氏志》记载了永安管姓的历史渊源,该书是本视频解说词的重要依据来源(管其乾 摄影)
位于福建永安市小陶镇垇头村的永安管姓宗祠 (管其乾 摄影)
百度搜:2013永安管姓,精彩视频图文多多
永安管姓开基始祖管俞在永安石峰村的祖厝已残破不堪,急需抢救性修缮(管其乾 摄影)
永安管姓后裔、石峰村人管树本在永安管姓开基始祖管俞在永安石峰村的祖厝给祖先敬香(管其乾 摄影)
1、百度地图永安小陶镇及其石峰垇头交通线路,从小陶镇到石峰村约11公里(管其乾 摄影)
从成龙外捐古建筑中吸取教训,永安管姓后裔想方设法就地保护古建筑
石峰村重要纪念地分布图(管其乾 摄影)
永安管姓石峰村祖厝所在地石峰村寨栋下(双击图片,看大图)永安管姓子孙2013年八月初一在垇头石峰祭祖仪式
2013年9月5日上午,福建永安市小陶镇垇头、长美、石峰、坚村,罗坊乡半村,曹远镇下早村,漳平县香寮村,沙县富口镇富口村等各村管姓宗亲上百人来到永安管姓祖地石峰、垇头、长美等地,祭祀了永安管姓宗祠、石峰村管姓祖厝和长美垄等地的管祖先墓。
中午,各地管姓宗亲分别在垇头村和石峰村管姓家里共进午餐,共叙管姓宗亲情谊。(管其乾 /文图)
石峰村管姓宗亲带着除草机来到长美垄准备上山扫墓(管其乾 摄影)
永安管姓宗亲带着锄草机等上山去扫墓(管其乾 摄影)
图为石峰村管姓宗亲在用除草机劈草扫墓(管其乾 摄影)
永安管姓祖先墓碑(管其乾 摄影)
永安管姓子孙在祭祀祖先(管其乾 摄影)
科技进步,墓地锄草也用上了锄草机(管其乾 摄影)
在永安石峰、垇头等村,一直流传着“长美垄十八窝风水的说法”,这是另一个葬在长美垄一带的永安管姓祖先墓地墓碑(管其乾 摄影)
福建尤溪县城关水东村管姓发来尤溪管姓宗祠照片
石峰村重要纪念地分布图(管其乾 摄影)
福建尤溪县城关水东村管姓发来尤溪管姓宗祠照片 2014年3月31日,福建尤溪县城关水东村管姓子孙管建仲给永安管姓祖地石峰村管其乾发来尤溪管姓宗祠照片。经电话联系发件人管建仲,同意上网。 据《福建永安姓氏志》记载,根据永安小陶镇的《管氏族谱》记载,北宋年间的1094年至1098年,二十七郎管俞(yu4)自江西随征入闽,始居于汀州馆前里,后迁至现在的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再迁至现在的小陶镇垇头村,为永安管姓开基始祖,郡望平昌。
1、远望尤溪县城关水东村的管姓宗祠(管建仲 提供)
2、福建尤溪县城关水东村管姓宗祠正厅(管建仲 提供)
3、福建尤溪县城关水东村管姓宗祠大门(管建仲 提供)
4、福建尤溪县城关水东村管姓宗祠《重建管氏宗祠碑志》(管建仲 提供)
2014永安管姓石峰开基祖厝甲午年修缮倡议书(值得倡导的“修旧如旧”方案,既保护了宗亲文化历史,又保护了村庄红色历史)
永安管姓石峰村开基祖厝修缮及门坪适当补方补圆并增加台阶
各位永安管姓宗亲和各地管姓宗亲朋友:大家好!2014年8月17日,永安管姓后裔、传媒人士管其乾回到其老家小陶石峰村时看到,当地不少群众正在忙于重建家园,他们有的忙于建新房,有的忙于将传统的黑瓦片更换为统一颜色的琉璃瓦。石峰村是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也是宋代古村,是所有永安管姓子孙的开基祖地。然而,2014年8月30日的一场强对流天气,却造成石峰村200多亩作物受损,数十户农民的瓦片被掀翻,有的甚至无处牺身。北宋元佑年间,永安管姓始祖管俞,在石峰村所建的豪猪宅原址——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后山的一棵大樟树,碗口大的树枝被折断,断枝飞到屋顶,打破了部分瓦片。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灾后漏雨,也让永安管姓子孙和各地管姓宗亲揪心。为抢救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使其免遭漏雨,石峰村和垇头村的管姓子孙们推选成立了永安管姓石峰村寨栋下祖厝修缮本地筹备执行组,具体成员名单如后:一、本地筹备执行组组长:管圣启(生于公元一九四一年农历十月十日,今年73岁,中共党员,曾任石峰村党支部书记,现为石峰村老人协会骨干成员,手机:13159381428,13159381428) 二、本地筹备执行组副组长兼财务组组长:管树本(今年40多岁,中共党员,现任石峰村支委,手机:13960538298,13960538298);财务组副组长;管其升(今年40多岁,现任石峰村村委会出纳,手机:18960587947,18960587947)三、公关组组长:管连兴(今年40多岁,垇头村长美自然村人,手机:13859107327,13859107327)四、监督组组长:管子建(今年40多岁,现任石峰村村委主任,手机:13850838533,13850838533)五、宣传秘书组:管其乾 (今年52岁,永安广播电视台资深记者,长期热心公益事业,手机:13799181161,13799181161),管其升(今年40多岁,现任石峰村村委会出纳)六、总务组组长:管本森(今年40多岁,现任石峰村村委会副主任,诊所药店医生,手机:13850854213,13850854213)结合石峰村是宋代古村,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为永安管姓始祖管俞,北宋元佑年间在石峰村所建的豪猪宅原址等历史遗迹,加上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还是红一军团战士剧社住址等历史因素,因此,该祖厝的这次维修,采取了“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原有的样式照样保留,墙面上的标语照样保存。经请技术人员测算,在只换腐烂横条、柱子、屋檐板、墙壁板和部分格子板、全部瓦片翻修的情况下,仅房舍的维修和房间铺设天花板、木地板等,至少需要费用6万元;如果全部更换格子板,需要费用8.7万元。除此而外,现有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的门前屋后黄土坪需要铺设水泥;“文革”期间,为了建设石峰村小学,而将永安管姓祖厝门前让给建小学时,被挖土方的土坪,需要用砌石磅和填土方的办法补平,仅此补齐上土坪和所有上土坪和房前屋后水泥硬化,就需要费用4万元。考虑到各地管姓宗亲来到石峰村寻根访祖需要停车,因此,原石峰村小学的下土坪也需要水泥硬化为停车场,经测算,其费用为2万元。另外,各地管姓宗亲来到石峰村时需要在祖厝居住,或在祖厝用餐,重修后的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屋内,需要准备3张木床,4台空调和相应的桌子、凳子等家具,所有房间需要安装电灯线路、应急电源和消防设施、厨房锅灶、自来水和水池、厨具、牌匾、功德榜等,房屋采用仿古柒保护,体现出“修旧如旧”的效果,此项用具费用,约需要4万元。民间仪式和宗亲小聚需要费用1至2万元,竣工庆典需要费用2至3万元(2013年冬,仅5户宗亲的石峰村瓦窑头厝修缮,民间仪式和宗亲小聚就花去9600元)。屋后围墙,门前绿化,考虑5至10万元。以上维修,除围墙和绿化外,需要准备资金21万元,如果考虑格子板全部更换,以便使用更加长久,总资金需要23.7万元。如果考虑门前绿化,需要准备资金28.7万元至33.7万元。
图:石峰村祖厝倡议书
为做好永安管姓石峰村寨栋下祖厝修缮的筹款工作,修缮筹备执行组决定延续使用2013年4月,管其乾在56视频、优酷视频、百度姓氏吧等网站所发布的视频上所公布的石峰村党员、支委管树本专门为修缮祖厝所设立的邮政储蓄账号(6217 9939 5000 0665 751(重复),户主:管树本,手机:13960538298(重复);监督人;管其乾,手机:13799181161(重复),管其乾QQ:599086161邮政储蓄银行账号是:6217 9939 5000 0665 751)。修缮筹备执行组实行账户严格监督管理和张榜公布。 截止目前,这个账号已经收到管姓宗亲捐赠的维修款10500元,其中有漳平香寮管文贵先生4000元,惠州管杏文先生捐款500元,曹远下早管顺安先生捐款500元,下早人、西门小学教师管绍炳先生捐款500元,管大耀等10位尤溪县水东村永安管姓宗亲捐款5000元。目前还有部分居住在外县的永安管姓子孙和外地管姓宗亲表示愿意支持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的重修,其捐款额初步表态大约在5万元;另外,还有不是永安管姓宗亲的外地管姓宗亲也表示了万元以上捐款意向。如果这两位先生的捐款能够到位,有这几位关心支持永安管姓宗亲和外地管姓宗亲支持,已经能够完成第一步,最保守的抢救性保护维修(也就是将房屋部分进行只换腐烂横条、柱子、屋檐板、墙壁板和部分格子板,并将全部瓦片翻盖、补漏)。 永安管姓石峰村寨栋下祖厝的座字为:丑兼艮(gen),以为首负责的管圣启先生生日选择吉日良辰,经菩萨面前占卦,决定使用甲午年农历十一月廿六日子时为开工吉日良辰。如果能够得到更多其他永安管姓宗亲和外地管姓宗亲的大力支持,几个月后,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里里外外将“修旧如旧”,面貌一新,那时,祖厝的房屋内可供永安管姓宗亲寻亲访祖和红色旅游的游客参观居住,相聚用餐;屋外方便行走和停车观赏,合影留念。如今的石峰村已日渐声名远播。2014年6月30日,在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石峰村建成了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纪念馆。2014年,石峰村还向三明市和省有关部门申报了三明市红色历史文化名村和福建省传统文化村落;2014年10月8日,福建省发改委网站公布了福建省委、省政府(闽委发〔2014〕19号)《关于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永安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纪念园建设列入其中。该《实施意见》在“大力发展服务业”中提出:“发展壮大旅游业。以上杭、长汀为核心,高起点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经典线路,加快上杭古田会议旧址群、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连城红四军司令部与政治部旧址、长汀福建省苏维埃旧址和宁化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永安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纪念园等重点红色旅游地建设,打造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圈”。三明市政府网发布的消息说“(石峰村)被列入福建省重点红色旅游地建设项目,纳入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圈的打造范围。这不仅提升了永安市红色旅游景点的地位,也证实了永安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如今的石峰村,已经与上杭古田会议旧址群和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齐名并列,将来的石峰村将是所有永安管姓子孙和全球所有管姓宗亲的自豪与骄傲。连外地不是永安管姓宗亲的外地管姓宗亲都表示了万元以上捐款意向,真正的永安管姓宗亲们更加责无旁贷。捐款无论多少,都是对祖先开基地的认可和尊重,我们希望所有的永安管姓宗亲都来为永安管姓祖厝的重修献一点爱心和孝心,也欢迎各地管姓宗亲关心、支持永安管姓祖厝的重修。此致 敬礼!永安管姓石峰村寨栋下祖厝修缮本地筹备执行组 2014年11月17日
图1、石峰村祖厝倡议书
2、石峰村祖厝倡议书
永安管姓传媒人管其乾乐为管姓宗亲居住地服务信息 为发动永安管姓宗亲重视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维修,石峰村籍永安传媒人士管其乾于2013年春拍摄制作了《2013永安管姓》视频,百度搜索“2013永安管姓”,即可找到。有关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2014年修缮预算以2014年11月17日出版的小报和视频播音为准。 另外,据新华网北京11月19日电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9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习近平在贺词中表示,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造福乡村百姓的生活利器。永安管姓祖地石峰、垇头;长征路上少数民族第一村、明代航海家著名航海家王景弘的故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均已在互联网上有了一席之地,百度或搜狗一搜“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或“香寮长征”,就能找到。有着20年传媒经验的管其乾,熟悉广播、报纸、电视和互联网传播技术,靠着朋友安孝义先生的帮助,已经成功地把自己的家乡永安石峰村推进了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轨道;也靠着朋友安孝义先生的帮助为漳平香寮村找到了“长征路上少数民族第一村”的历史定位。乘着这次为永安管姓开基祖地石峰村寨栋下祖厝修缮募捐,管其乾想到三明范围内的管姓居住地去走走看看,顺便将各地管姓宗亲的居住地,历史渊源、人口迁徙、繁衍和经济发展等信息上网发布,帮助当地管姓宗亲通过互联网加强信息沟通和联络;对积极支持永安管姓开基祖地石峰村寨栋下开基祖厝修缮的三明市以外的外地管姓宗亲居住地,也将视其居住地的路途、交通等因素,酌情决定是否前往提供同样的帮助。敬请各地管姓宗亲互相转告,有需要帮助者,并与管其乾先生取得联系。
3、2014年8月30日风灾,后山的断枝打破了永安管姓石峰村开基祖厝的瓦片(管其乾 摄影)
4、2014年8月30日,石峰村风灾,后山的断枝落到永安管姓开基祖厝打破了瓦片(管其乾 摄影)
永安管姓溯源及人口分布 在福建永安市的小陶镇垇头村、石峰村等一些乡村,以及三明市尤溪县城关、沙县、建宁县,龙岩市漳平的双洋镇,福建省南平市,广东省梅州市,台湾省的台北、高雄等地,都或多或少地分布着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居民——管姓。
永安管姓石峰村开基祖厝修缮及门坪适当补方补圆并增加台阶
2014永安管姓石峰村开基祖厝开工如期 一批宗亲踊跃捐款
2015年1月21日中午午时,永安管姓石峰村寨栋下开基祖厝修缮工程开工。永安管姓石峰村寨栋下祖厝修缮本地筹备执行组组长 管圣启,副组长管树本,公共组组长管连兴,秘书组组长管其乾,副财务组组长管其升,司仪管培养,以及当地管姓老人管辉彩、管廷火和修缮工程承包人马绍聪等到场参加开工仪式。 开工仪式十分简朴,一盘糯米粉制作的小糍粑,一副三牲和一些相应的香、烛、纸钱组成的祭祀用品,显示了古老的民俗,也显示了永安管姓子孙对祖先的敬重。 开工仪式上,司仪管培养代表永安管姓子孙宣读了祭文,管圣启等管姓子孙虔诚跪拜,之后,将香炉迁往祖厝后山的一座临时搭建。 仪式开始前,发包方代表、永安管姓石峰村寨栋下祖厝修缮本地筹备执行组组长管圣启与承包方师傅马绍聪签订了《永安管姓石峰村开基祖厝修缮协议书》。根据协议,乙方马绍聪负有以下5项义务: 1、依然采用黑瓦片重新翻盖,采用白灰抹边。2、室内所有能看到的已经腐烂的格子板、屋檐板和已经腐烂的柱子、墙壁档板应当全部更换,如果更换为旧木料,必须是能够继续使用的旧料;如果更换的木材为新木料,乙方要负责将所更换的新料进行仿古漆做旧处理。所更换的柱子底部采用古旧大理石石墩垫底(如实在找不到大理石石墩,可用水泥墩代替)。3、客厅的左右两间和天井边上的南北两侧厢房须铺设杉原木天花板和杉原楼层板,喷清漆。4、整座古厝内的三合土地板,原则上不重建,但如发现已经破损部分,应当采用水泥做旧的方式补平。5、房屋外的墙体原则上不动,但如果有发现墙体破洞,乙方应以能体现“修旧如旧”效果的原则,进行补平,做旧。 开工仪式结束后,居住在小陶镇坚村麻铺一带的永安管姓宗亲管宗椿、管君楠等3位管姓宗亲亲自赶来祝贺,并送来坚村管姓宗亲的第一批捐款2400元;已嫁到洪田镇大窠村的石峰村管姓宗亲管桂花闻讯后也捐款200元;远在曹远镇下早村的管基存宗亲委托当日正在下早村的坚村人管君钱捐款500元。在此之前,香寮村永安管姓宗亲管文贵也在电话中亲口向管其乾表态,他个人再捐款2万元(暂未到账)。加上这个账号此前收到的捐款1.5万元(其中漳平香寮管文贵先生4000元,惠州管杏文先生捐款500元,曹远下早管顺安先生捐款500元,下早人、西门小学教师管绍炳先生捐款500元,管大耀等10位尤溪县水东村永安管姓宗亲捐款5000元,坚村管辉清捐款500元,沙县富口管邦椿等管姓宗亲捐款4000元),目前能统计到的到账捐款已达1.81万元。 此外,洪田东坑、生卿、下早、桐林、垇头、石峰、长美、半村等地的管姓宗亲均在捐款之中。 附件一:坚村管姓宗亲第一批捐款名单: 管德建100元 管德碱100元 管宗庚100元 管宗任100元管国行100元 管光森100元 管君深100元 管张海100元管进海100元 管宗文100元 管光炳100元 管杨华100元管宗焕100元 管宗椿200元 管晓君100元 管君楠200元管根汉100元 管佛清100元 管昌树100元 管光林 100元管张明100元 管辉尧100元。 石峰等其他村庄管姓宗亲名单正在整理中,等待管其升发来后再上网公布。
1、永安管姓石峰村寨栋下祖厝修缮本地筹备执行组组长管圣启(右一)在叩拜祖先(管其乾 摄影)
2、永安管姓石峰村寨栋下祖厝修缮本地筹备执行组组长管圣启(右一)在奠酒(管其乾 摄影)
3、永安管姓宗亲、司仪管培养在宣布祭文(管其乾 摄影)
4、左起长美自然村管姓宗亲管连兴、石峰村管姓宗亲中的八旬老人管辉彩赶来参加开工仪式(管其乾 摄影)
5、永安管姓宗亲、司仪管培养在焚烧祭文(管其乾 摄影)
6、永安管姓宗亲、司仪管培养在将甲乙双方签订的《永安管姓石峰村开基祖厝修缮协议书》副本焚烧给祖先(管其乾 摄影)
7、左起石峰村管姓宗亲管廷火、管其升在给祖先烧纸钱(管其乾 摄影)
8、永安管姓宗亲、司仪管培养在将祖先香炉移到祖厝后山的临时搭建小屋(管其乾 摄影)
9、祖先香炉被移到祖厝后山的临时搭建小屋(管其乾 摄影)
10、在永安管姓开基祖厝后山看石峰村内最高的山峰(管其乾 摄影)
永武高速八一服务区梨坪大桥东南侧的永安管姓居住地茅埔瓦窑头
在永武高速公路永安至小陶路有个八一服务区,八一服务社的东南侧就是瓦窑头。从八一服务区往西往南(连城方向)是永武高速公路小陶出站口,往东往北(往永安方向)数百米是梨坪2号大桥和梨坪1号大桥。永安管姓坚村一族就居住在梨坪2号大桥和梨坪1号大桥的东南侧。 永安管姓坚村一族分别居住在坚村的瓦窑头、茅埔、梨坪。 我于2015年1月11日和21日两度进入瓦窑头、茅埔一带,其中1月11日这次是雇摩托车前往。瓦窑头、茅埔、梨坪虽然就在永武高速公路东南侧,而且与高速公路只有几步之遥,但由于高速公路的安全设施,外人很难从高速公路直接进入瓦窑头、茅埔、梨坪,因此,我乘坐的摩托车也不能不从205国道大陶口至坚村路段的原小陶水泥厂一带进入。 瓦窑头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山垇,这里有一段很美的河流,沿河两岸,绿竹、古树、沙滩、农田、河水、艳丽阳光,翠烟袅袅,风景如画。保存了当地《永安管姓平昌堂》族谱的垇头村长美自然村宗亲管连兴告诉我,据族谱记载,北宋年间的1094年至1098年,二十七郎管俞自江西随征入闽,始居于汀州馆前里,后迁至现在的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再迁至现在的小陶镇垇头村,永安管姓始祖管俞的第十代孙清九公从垇头村迁居现垇头行政村的长美自然村;大约是明代,管俞的第十三代孙管武宜公从长美迁居约十几公里外的现坚村犁坪(族谱上是这个“犁”);第十五代孙管佛隆公从长美迁居约十几公里外的现坚村瓦窑头;第十五代孙佛富公从长美迁居约十几公里外的现坚村瓦茅埔;第十六代孙管益大迁居距离石峰村约5公里的上流坑和下流坑。 到了瓦窑头,摩托车师傅刘昌浦一眼就看到了永武高速公路八一服务区的建筑,他说,很多瓦窑头人都在八一服务区做事,这里距离瓦窑头最近。从谷歌地图上看,八一服务区确实就在坚村瓦窑头的边上,之所以取名八一服务区,是因为2006年1月13日,**总书记视察小陶镇八一村,同年3月12日**又给八一村新老支书回信,这让距离坚村瓦窑头有数公里远的小陶镇八一村名声大震,距离瓦窑头最近的永武高速公路服务区取名为八一服务区也就顺其自然。 瓦窑头的古民居还有不少,因为时间关系,没仔细去看,顺着一位管姓宗亲所指的方向,我拍到了据说是瓦窑头管姓祖厝的老房子。这些房子也有些年代,也需要修缮了。此前的一个小时前,我还到了洪田镇的水东村去张贴《2014年永安管姓石峰村开基祖厝修缮捐款公布》,之后又去了桐林、流坑等村张贴,曾有管姓宗亲问我:“以后我们这里的祖厝需要维修的时候,谁来帮我们呢?”我觉得,这几位管姓宗亲问的也有他们的道理,的确,过去,垇头管姓宗祠破漏,得到各永安管姓居住地宗亲的鼎力相助,祖厝得以修缮,那是因为垇头管姓祖厝是永安管姓始祖管俞的定居祖祠,“百善孝为先”,第一代爷爷开创的祖祠破了,下一代儿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理所当然;这次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开基祖厝破漏,如果光靠石峰村的宗亲,肯定修不起来,但是族谱上记载了永安管姓开基始祖管俞先到石峰开基,后到垇头村定居的历史,大家承认这段历史,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修起来了,那么,今后,瓦窑头、流坑管姓祖厝破了,住在石峰村和垇头村的管姓宗亲还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吗?我认为,同样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理由是,不单单要儿孙孝敬爷爷,兄弟姐妹之间也要互相帮助。各管姓居住村的管姓子孙都是宗亲,你帮我来,我帮你,互相帮助,才能把各村的管姓祖厝、祖先留给我们的宗亲文化保护下来。因此,往后其他村庄的管姓祖厝要维修,也一样可以到各管姓居住地张贴募捐公告,如果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响应。 习总书记在去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说过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时间,“乡愁“一词走红舆论,“乡愁”如何融入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更成为讨论热点。2014年1月20日,习总书记云南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时,在李德昌家,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我们永安管姓宗亲发动捐款保护开基祖厝,其实也是保护宗祠文化,保护文物,留住乡愁,习总书记要是知道了,也会很鼓励我们的。永安管姓居住地本身不多,如果光靠一个村庄的宗亲力量要把当地的祖厝修缮好,真的不容易,互帮互助,把祖先留下的传统文化保护下来是应该的。这样也有利于各村管姓宗亲之间的团结。 从坚村瓦窑头过河,转过一个百米之遥的山岗就是茅埔,擅长看风水并热心祖厝维修的管君钱,以及热心参与祭祀祖先的管宗椿、从事墓碑刻字的管辉清等均居住在茅埔。 在茅埔,不得不看的风景是一棵古榕树,这棵古榕树因其大,引起我的注意,2015年1月11日傍晚,我已经将它的外观拍了照片;2015年1月21日中午,石峰村寨栋下永安管姓祖厝开工,茅埔管姓宗亲管宗椿、管君楠等3人特意驱车前往石峰村祝贺并送来2400元前期收到的捐款,随后谈起茅埔管姓祖厝后山的那棵古榕树,管君楠告诉我,这是一棵有着500年历史的古榕树,与故古榕树下的茅埔管姓祖厝同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榕树中还长出一棵黄槠树,为榕包槠。黄槠属于硬木,在古代往往作为兵器使用,在当地农村一直作为水碓的米碓、米砻、打糍粑用的糍杵筒等使用,为了看个究竟,我特意搭乘管君楠驾驶的轿车前往茅埔再次观赏这棵古榕树。仔细一看,果真是一棵榕包槠,貌似第一节树枝上的两棵树枝,均为槠木,而榕树则用它的“手”,紧紧将这棵黄槠搂住。管宗椿、管君楠等三位管姓宗亲手拉手未能将古榕树合围;他们找来一把5米长的钢卷尺,还有20厘米未能合拢。夏天炎热,古树下是乘凉的好去处,村民们在古树下建了水泥坪和水泥滑梯、棋桌等,古树上安装了音响,老人们可以在这里下棋,小孩们在这里玩耍,中老年人则在这里跳舞。 古榕树下,是茅埔管姓祖厝,气势颇为恢弘。茅埔祖厝 坐巽顺向乾。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理论,古厝的朱雀山,颇为俊秀,一座文笔峰特别笔尖。文川溪从左向右而过,形成了一条环腰的玉带,缓缓而过,因为有了永武高速公路,茅埔管姓祖厝的朱雀山前又多了一条联通世界的彩练。 为了体验在永武高速公路上看茅埔、看瓦窑头,我特意沿着护路的小道登山了永武高速公路梨坪2号大桥,站在桥上看风景,瓦窑头和茅埔只有一河之隔,风景如画。 由于时间关系,未能进入梨坪,只好改日再去了。 坚村是一个有着1200人的村庄,我知道的姓氏就有管姓、黄姓、廖姓、朱姓、赖姓等等,其中管姓人口达400多人,是坚村姓氏中的大姓,约占石峰村管姓人口的两倍。 坚村还是省级标准农田示范片,“文革”期间这里就是小陶公社的大寨田,改革开放之后,这里的农田基本建设、土地整理项目早于许多高山村,因此,无论是从谷歌地图,还是在现实中瞭望,坚村洋上的田畴都是整齐划一。因为洋面宽,土质好,加上距离国道和高速公路都很近,这里的农民与毗邻的八一村一样,采用了“烟——稻——菜”,或“稻——稻——菜”轮作模式,莴苣产量很高,而且很出名,靠河边的瓦窑头、茅埔、梨坪也一样,而且,由于瓦窑头、茅埔、梨坪沿河有雾,这里更适合种植莴苣,产量更高。 因为靠近国道,坚村的管姓宗亲外出打工,各行各业的都有,管辉清在小陶中心小学附近开了石刻厂,专刻各种石碑,远近闻名;管君钱擅长看风水,找他的人不少;此外,据说还有从事林木加工或采伐承包的管姓宗亲,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未能一一拜访。 为了便于大家找到坚村和坚村瓦窑头、茅埔、梨坪等3个管姓居住的自然村,我特意来到坚村洋和坚村村部,拍摄了标志石和道路进出口等照片,目的是方便网友们了解坚村和坚村瓦窑头、茅埔、梨坪等3个管姓居住的自然村。欢迎大家到坚村和坚村瓦窑头、茅埔、梨坪等3个管姓居住的自然村做客。 旧中国的小陶一直流传着“坚村陶,中坂笠”的民谣,说的是坚村盛产陶瓦罐,中坂盛产斗笠。如今在中坂我还能看到卖斗笠的农民,而在坚村却未能看到做陶瓦罐的痕迹。也许是时间仓促未能如愿,下次有机会再去寻踪。(管其乾 文图)
01、永武高速公路八一服务区梨坪大桥东南侧村庄
1、坚村,205国道边上的一个美丽村庄,这个村的瓦窑头、茅埔、梨坪等3个自然村居住着400多人口的永安管姓子孙(管其乾 摄影)
2、在坚村村牌遥望远处的瓦窑头、茅埔、梨坪等3个管姓居住的自然村(管其乾 文图)
永安市小陶镇坚村小学,人才成长的摇篮(管其乾 摄影)
3、坚村农民与毗邻的八一村一样,采用了“烟、稻、菜”,或“稻、稻、菜”轮作模式,莴苣产量很高,而且很出名(管其乾 文图).jpg
4、坚村还是省级标准农田示范片(管其乾 摄影)
5、坚村洋,205国道上的省级标准农田示范片(管其乾 摄影)
6、沿着205国道通往原小陶水泥厂的这条水泥路可通坚村(管其乾 摄影)
7、在坚村瓦窑头,人们可以看到永武高速公路八一服务区的建筑就在边坡上(管其乾 摄影)
8、一位村民说,这是坚村瓦窑头的管姓祖厝(管其乾 摄影)
9、一位村民说,这是坚村瓦窑头的管姓祖厝(管其乾 摄影)
10、从坚村瓦窑头的那条小桥过河,转过一个百米之遥的山岗就是茅埔,而在永武高速公路的梨坪2号大桥这边,桥的右侧是瓦窑头,左侧是茅埔(管其乾 摄影)
11、瓦窑头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山垇,这里有一段很美的河流,沿河两岸,绿竹、古树、沙滩、农田、河水、艳丽阳光,翠烟袅袅,风景如画(管其乾 摄影)
12、站在永武高速公路的梨坪2号大桥看坚村瓦窑头山垇东岸(管其乾 摄影)
13、在坚村瓦窑头的小桥上看文川河及永武高速公路的梨坪2号大桥(管其乾 摄影)
15、在坚村瓦窑头的小桥上回望文川河及电站(管其乾 摄影)
16、坚村瓦窑头通往茅埔的指路牌(管其乾 摄影)
17、坚村茅埔管姓祖厝及其后山的古榕树(管其乾 摄影)
18、坚村茅埔管姓祖厝后山的古榕树(管其乾 摄影)
19、坚村茅埔管姓祖厝后山的古榕树(管其乾 摄影)
20、坚村茅埔的水泥村道及管姓祖厝和其后山的古榕树(管其乾 摄影)
21、仔细一看,果真是一棵榕包槠,貌似第一节树枝上的两棵树枝,均为槠木,而榕树则用它的“手”,紧紧将这棵黄槠搂住(管其乾 摄影)
22、仔细一看,果真是一棵榕包槠,貌似第一节树枝上的两棵树枝,均为槠木,而榕树则用它的“手”,紧紧将这棵黄槠搂住(管其乾 摄影)
23、村民找来一把5米长的钢卷尺还差20厘米才能合拢(管其乾 摄影)
24、古榕树上装有音响,夏天人们在树下纳凉、跳舞、下棋(管其乾 摄影)
25、位于永武高速公路梨坪2号大桥7—207路段边上的永安市小陶镇坚村茅埔自然村(管其乾 摄影)
26、在武高速公路梨坪2号大桥边上看永安市小陶镇坚村茅埔自然村及其茅埔管姓祖厝(管其乾 摄影)
27、在武高速公路梨坪2号大桥边上看永安市小陶镇坚村茅埔自然村及其茅埔管姓祖厝(管其乾 摄影)
28、武高速公路梨坪2号大桥路标(管其乾 摄影)
29、武高速公路梨坪1号大桥路标(管其乾 摄影)
30、在武高速公路梨坪2号大桥边上看永安市小陶镇坚村茅埔自然村及其茅埔管姓祖厝(管其乾 摄影)
31、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理论,茅埔管姓祖厝的朱雀山,颇为俊秀,一座文笔峰特别笔尖。石峰、垇头、长美等祖籍地就在文笔峰的后山方向(管其乾 摄影)
32、在茅埔管姓祖厝的后山遥望八一服务区方向(管其乾 摄影)
33、永安市小陶镇坚村茅埔管姓祖厝正屏(管其乾 摄影)
34、永安市小陶镇坚村茅埔管姓祖厝客厅里的毛主席语录(管其乾 摄影)
35、永安市小陶镇坚村茅埔自然村的水泥村道(管其乾 摄影)
36、永安市小陶镇坚村茅埔自然村的民居(管其乾 摄影)
37、永安市小陶镇坚村茅埔自然村的民居,擅长看风水的管君钱就住在这里(管其乾 摄影)
38、2014年8月25日,擅长看风水并热心祖厝维修的管君钱在垇头村祭祖时宣读祭文(管其乾 摄影)
39、右三为在小陶镇从事石刻的管辉清,右四为漳平县香寮村宗亲管齐芳,右五为茅埔擅长看风水并热心祖厝维修的管君钱等于2014年8月25日在垇头管姓宗祠合影(管其乾 摄影)
————————————————
广东丰顺平昌堂管业武为永安管姓石峰开基祖厝捐款100元 2015年1月26日晚上20:41时,广东丰顺平昌堂管业武通过招商银行向管其乾的邮政储蓄账号(6039 6001 7200 0207 96)汇款,为永安管姓石峰开基祖厝捐款100元。管业武在QQ上说,他的祖先是从福建迁到广东大埔,然后从大埔迁到丰顺的分支,并且希望能抽空过来永安管姓祖地考察,寻根认祖。 永安管姓在网上公布了筹款修缮祖厝并开工的消息(百度搜“2014永安管姓”,可找到),“天下管姓一家亲”,敬请关注。